【聊包養網站比較李競恒】孔門封建考:論孔門為模擬封建關系組建的小配合體

作者:

分類:

孔門封建考:論孔門為模擬封建關系包養女人組建的小配合體

作者:李競恒

來源:作者授權儒家網發布,原載《孔子研討》2023年第5期

摘    要:孔子傳授門徒,并非只是后世意義上的“教導”或“教學”活動,孔門自己就是模擬封建時代君臣、宗法關系樹立起來的小配合體。孔子“師”的成分,最後源自掌管領土、屬平易近、軍隊的封建貴族,此類“師”在金文中多見。“夫子”之稱,也源自晚期軍事貴族,周代多有領主被稱為“夫子”。“門生”,則源自宗法組織中有血緣關系的後輩,和宗族首領之間為君臣關系,而門生稱“徒”,也源自封建時代步行的宗族後輩。門生參加孔門,行“委質”之禮,也是封建時代封臣對封君盡忠的儀式,門生之間的關系則模擬西周宗法血緣稱“伴侶”。束脩并非只是簡單的“學費”,而是配合體成員同食的祭肉。君、親、師有著配合的來源,封建宗法組織的“君”從血緣而言作為父家長是“親”,作為首領又掌管領導和教化效能,腳色為“師”,孔門則是以模擬血親的關系,實現了君、親、師合一的新方法,發展出適合新時代的配合體建構方法。

關鍵詞:孔門; 封建; 配合體; 模擬; 君臣;

 

作者簡介:李競恒,歷史學博士,四川師范年夜學巴蜀文明研討中間副研討員,重要研討標的目的為先秦史、思惟史。

一、“師”最後為封建領主

 

孔子創建儒學,將“王官學”的貴族世家知識向布衣精英開放,從而為“百家言”的產生供給了契機【1】。孔子創立的孔門組織,自然帶有過往封建貴族組織資源的顏色。孔子稱“師”,即是典範例子。從周代金文的資料來看,“師”普通是擁有領地、私家武力的封建貴族,其統領和教化屬下的效能,在后世才逐漸衍生為教學意義上的“師”。孔子作為孔門之“師”,其繼承的即是西周以來封建配合體組織管理者、教化者的腳色。

 

楊寬師長教師最早指出,西周的“師氏甜心花園”“年夜師”“師尚父”之類是統帥軍隊出征或戍守的軍官,甚至是最高級別的文官,這些文官在年夜學中培養貴族後輩為軍事骨干,是以也產生了教師的含義【2】。西周時期的武力樹立在宗族血緣組織的基礎之上,“師”作為軍官的腳色,條件其實起首是貴族領主、宗法首領的成分。一些“師”并不克不及看出是軍官,但卻是高級貴族,如《師閔鼎》銘文“師閔作免伯寶鼎”(《集成》02281),可以看出他和諸侯級別的免伯關系親密,且為其鑄造銅鼎禮器相贈,應當具有年夜貴族成分。《伯太師鼎》銘文“伯太師作饋鼎,我用畋用狩”,【3】可知一些師甚至具有畿內諸侯“伯”的高級成分。《師衛鼎》銘文“豐公捷反夷,在師賚師衛,賜貝六朋”(《銘圖》02185)台灣包養,這位師衛隨從諸侯豐公討伐反水的夷族,獲得其賞賜,應當屬于軍事性的中級封建貴族,其武力應當還是以本身族人和封地平易近眾為主體;在《師衛簋》銘文中,還記載這位師衛獲得了召公賞賜的“貝廿朋、臣廿、厥牛廿、禾卅車”(《銘圖》05142),很明顯這位師衛是擁有大批家臣、車馬、牛和糧食的貴族領主。《曾太師賓樂與鼎》“曾太師賓包養意思樂與作鼎”(《銘圖》01840),可知曾國有太師。

 

《史密簋》銘文記載周王號令師俗、史密伐東國,“師俗率齊師、遂人左,□伐長必”,“史密右,率族人、萊伯”(《銘圖》05327)。此器中的師也是軍事首領成分,同伐東國的史密比他成分略低,但也有“族人”這種武力,可以推測師俗也有本身的宗族武力。《師酉簋》為周王冊命師酉繼承其祖業,掌管邑人、虎臣,其家臣多有西門夷、秦夷、京夷、弁狐夷等歸附夷人家族(《集成》04288),這位“師”也是掌控了眾多武力性家族的貴族領主。在其它各類器銘中的“師”,或作周王司土之官(《集成》04312);或擔任執政者的封臣,掌管百工、牧臣妾(《集成》04311);或奉王命率武力“羞追于齊”,受賜畫盾、琱戈等物(《集成》04216);或受王命率齊師、萊人、僰人、虎臣等撻伐淮夷(《集成》04313);或受王命率其宗族武力“乃友”保衛周王,并受賜夷人三百(《集成04342》);或受王命率擺佈虎臣保衛周王,“作幫兇”(《集成04467》);或受王命率成周武力戍邊防御淮夷,受伯雍父賞賜(《集成05419》);而諸侯伯雍父,又稱“師雍父”,也率武力戍邊防御淮夷,并派家臣與統一諸侯等級的胡侯通使(《集成》00948、06008》);還有“師多父”因本身家臣掌管地盤、臣仆之功,對其進行賞賜(《銘圖》11810)。

 

周代王朝高級執政稱“師”,最後見于“師尚父”,即太公看稱師。《詩·年夜雅·年夜明》云“維師尚父,時維鷹揚,涼彼武王,肆伐年夜商”,他既是呂氏的君主,也是周人伐商的指揮,可見“師”位置之高。西周早期共和時代最有名的執政者為共伯和,見于古本《竹書紀年》《呂氏年齡·開春》等文獻,亦見于新見的清華簡《系年》【4】,學者亦多從之。在兩件青銅簋中,伯和父亦稱為“師和父”(《集成》04274、04324),關于師和父的成分,郭沫若認為就是共伯和【5】,楊寬認為師和父為師氏,共伯和為諸侯,二者分歧【6】。japan(日本)學者白川靜認為,西周共和其實并非只是共伯和一人在執政,而是豪族的輪流執政,初期由師和父執政,再輪流到師詢、毛公。他認為,共伯和其實就是包養金額伯和父、師和父的誤傳【7】。依照此說,共和時代最高執政有師和父、師詢,皆稱師。早期的執政毛公,應該也是稱師的,西周中期器《師毛父簋》記載周王冊命封賞師毛父(《集成》04196),邢伯為右者。此器雖較早,但可知毛伯是稱師的,共和時期的毛公應當也有師的尊號。是以,共和時代輪流的最高執政都稱師。

 

綜合西周的資料來看,稱師者都是當時的封建貴族,普通擁有本身領地、屬平易近、私家武力的綜合性成分,此中一些人的成分極高,擔任周人最高統帥或執政者。無論怎么說,“師”最後的腳色是封建領主,是管理者。《周禮·地官·師氏》說師的腳色是“以三德教國子”,“凡祭奠、賓客、會同、喪紀、軍旅,王舉則從,聽治亦如之。使其屬帥四夷之隸,各以其兵服守王之門外”,可見“師”要負責政治管理中的各項具體內容,也掌管武力,擁有豐富的管包養網VIP理經驗,是以也需求將這些政治、軍事的經驗傳授給貴族後輩,這是“師”傳道受業成分的來源包養網站

 

孔子樹立孔門,在師門中以“師”的成分傳授貴族王官之學,并對師門進行管理,并不是后人單純懂得的“教師”。這種源自西周封建領主的成分,其實還具有“君”的含義,是孔門這一配合體組織的治理者、管理者和法人代表。“師”帶有必定的軍事貴族顏色,而孔門傳授射、馭的軍事技巧,孔子自己也頗具武德,所謂“勇服于孟賁,足躡郊菟,力招城關”(《淮南子·主術訓》),孔門門生除子路外,也多具有武力,如子夏、顏回、曾參、有若、公良孺、原憲、公皙哀等都頗擅武事【8】,孔門自己也是一個封建時代帶有武力顏色的組織,孔子就是這一組織的首領“師”。

二、“夫子”“門生”“短期包養徒”的來源

 

孔門門生尊稱孔子為“夫子”,這也是封建時代對貴族領主的一種稱謂。《論語·季氏》的孔門師徒對話中,就將魯國執政的年夜領主季康子稱為“夫子”,冉有說“夫子欲之,吾二臣者皆不欲也”,孔子說“今由與求也,相夫子”,即他們二人擔任“夫子”季康子的家臣,應當實行封臣義務。楊寬指出“夫子”稱謂和“師”類似,最後源自殷周時期軍事組織的千夫長、百夫長等指揮者【9】。《尚書·牧誓》中,記載周武王的戰前動員,請求“夫子勖哉”、“勖哉夫子,尚桓桓,如虎如貔,如熊如羆”,盼望這些軍事性的封建貴族“夫子”們盡力作戰。在《左傳》中,“夫子”一詞共出現了五十一次,是對貴族領主的稱謂,如《左傳·文公元年》秦穆公對年夜夫說“孤實貪以禍夫子,夫子何罪”,即是尊稱秦軍統領孟明為夫子;《左傳·成公十四年》“今夫子傲,取禍之道也”,將晉國年夜領主郤犨稱為夫子;《左傳·襄公二十二年》“吾見申叔,夫子所謂存亡而肉骨也。”“知我者如夫子則可”,杜注“夫子,謂申叔也”,是用夫子稱謂貴族領主申叔豫;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七年》“夫子存我,德莫年夜焉”,將宋國領主向戌稱為夫子,“夫子之身,亦子所知也”,包養網dcard將齊國執政年夜貴族崔杼稱為夫子。

 

“夫子”一詞在殷周之際已經出現,是對貴族領主的尊稱,稱夫子者普通擁有領地、家臣,并帶有必定軍事指揮顏色,含義與“師”附近。但稱師更傾向于具體社會成分,稱夫子則傾向普通尊稱。孔門門生尊稱孔子為“夫子”,程樹德認為,當過年夜夫的人都可以稱夫子,“孔子為魯司寇”,所以孔門門生稱其為夫子【10】。但孔子作為魯司寇也并沒有封地、封臣,并不是典範意義上的“夫子”,且稱其為“夫子”只是在孔門內部,是以稱孔子為夫子應該和稱師類似,是孔門這一封建君臣—師徒組織的領主和管理者。

 

孔子稱師、稱夫子,其追隨者則稱門生、稱徒。門生一詞,源自周代封建宗法血緣關系,即宗族內對子、弟的統稱,由父家長、長子統帥,成分為血親兼君臣,最早的君臣關系就源自于家族內部的父子、兄弟。後輩、門生,如西周銅器《豦簋》銘文中弟弟豦對哥哥“君公伯”行禮,自稱“厥臣弟”(《集成》04167);《繁卣》銘文中辛公為兄,繁為弟,兩人之間行君臣之禮(《集成》05430)。朱熹說三代時期的前人“待臣仆若後輩,待後輩如臣仆”【11】,就是發現了後輩、門生最後源自家族組織內“臣”的成分。《論語·為政》“有事,門生服其勞”,此處“門生”恰是描寫家族內後輩對父兄行孝悌之道;《論語·學而》“門生進則孝,出則悌”,邢昺疏“言為人弟與子者,進事父兄”,可以很明顯看出“門生”一詞源自家族血緣配合體的成分。《儀禮·士相見禮》“與老者言,言使門生”,賈公彥疏引南朝雷次宗云“學鬧事師雖無服,有父兄之恩,故稱門生也”,可見孔門師徒之間是模擬封建時代血緣宗法的君臣—父兄關系sd包養,孔子說“回也視予猶父也”(《論語·先進》),恰是對此種模擬宗法血緣的描寫。

 

門生之外,孔門追隨者也稱“徒”,如孔子批評冉有為季氏斂財乃是“非吾徒也”(《論語·先進》),很明確將門生稱“徒”。“徒”的稱謂見于西周金文,如《包養平台史密簋》記載師俗率有“族徒”參包養平台戰,銘文中還提到了“族人”,此“族徒”即族人組成的宗族武力【12】。“徒”字按《說文》意為“步行”,族徒即宗族血緣配合體中成分較低下族人擔任車后步行的士卒。“師”率領“徒”,恰是領主父家長率領作為臣的後輩。此類封建領主率領“徒”作戰,亦見于《禹鼎》(《集成》02833、02834)、(師㝨簋》(《集成》04313)等。《墨子·非儒下》“其徒屬門生皆效孔某”,孫詒讓云“徒屬猶言黨友”【13】,黨友也是血緣的關系包養網VIP,下文中會有論述。孔子作為孔門之“師”,有封建領主的身位而乘車馬,“不成徒行”(《論語·先進》),而追隨的門生以模擬封建時代宗法血緣的方法,作為孔門後輩、族人,擔任追隨車行的“徒”。

三、“伴侶”與同食祭肉

 

孔門門生之間,屬于“伴侶”之倫,而“伴侶”源自西周時期的兄弟、從兄弟、族兄弟關系,是一種血緣宗法本位的配合體關系。傳世本《論語·學而》云“有朋自遠方來”,此句在《古論》和《齊論》中作“伴侶自遠方來”【14】。李學勤師長教師研討認為,《古論》是戰國六國文字書寫,是在齊魯系文字基礎上遭到楚文字影響的書寫文本【15】,代表了更晚期的文獻面孔。戰國文字中,“友”“有”二字形近【16】,上古音皆在匣母之部,是以“伴侶”很不難被抄混為“有朋”,“伴侶自遠方來”應當才是晚期面孔。

 

“伴侶”一詞在西周金文中,并非指無血緣關系意義上的friend,而是指有血緣關系的兄弟或族人【17】,“本是親族稱謂”【18】,“‘伴侶’實在是氏族社會中氏族成員”【19】。超出血緣關系的“伴侶”概念,最後都來源于血緣兄弟、族人,是一台灣包養網個世界性的現象,在現代歐洲亦然。英文中的free一詞,源自于古窪地日耳曼語fri,本意為“親愛”,與friend“伴侶”同源,指有血緣關系的人【20】;馬克·布洛赫在《封建社會》一書中包養網站指出:“在法國,當人們談到親屬成員時,凡是直接稱之為amis(伴侶),在德國則稱之為Freunde(伴侶)。一份寫自11世紀法蘭西島的法令文獻這樣列數家族成員:‘他們的伴侶們,即他們的母親、兄弟、姐妹們以及血緣或婚姻維系的親屬’”【21】。

 

周代金文資料中,“伴侶”往往和祭奠、飲食有關。《杜伯盨》銘“用享孝于皇神且(祖)考于好伴侶”(《集成》04450);《乖伯簋》“好伴侶與百諸婚媾”(《集成》04331);《先獸鼎》“旦夕饗厥多伴侶”(《集成》02655);《麥鼎》“用饗多諸友”(《集成》02706);《毛公旅鼎》“我用飲厚暨我友”包養網推薦(《集成》02724);《叔女弋簋》“用侃喜蒼生、伴侶暨子婦”(《集成》04137);《伯康簋》“用饗伴侶”(《集成》04160);《命簋》“命其用以多友簋飤”(《集成》04112);《史頌簋》“令史頌省蘇姻友”(《集成》04232);《弭仲簠》“諸友飪飤俱飽”(《集成》04627);《伯公父簋》“用紹諸老、諸兄”(《集成》04628);年齡早期《王孫遺者鐘》“用樂嘉賓、父兄及我伴侶”(《集成》00261);《應侯爯盨》“用綏伴侶”(《銘圖》05639);《祈伯簋》“其用于厥伴侶”(《銘圖》0包養網比較4738);《伯紳簋》“其用飤正,御史、伴侶、尹人”(《銘圖》05100);《室叔簋》“于室叔伴侶”(《銘圖》05207)。綜合來看,周代銅器銘文中的伴侶指兄弟、從兄弟或遠親族人,是以血緣為紐帶凝集在一路的小配合體,而鑄造器銘者會特別強調這些“伴侶”們在祭奠后會一路分送朋友祭奠的食品,或為“饗”或為“飤”、“飲厚”、“飪飤俱飽”。

 

當孔子贊美伴侶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之時,其實是用模擬血緣宗法配合體的方法構建孔門配合體,讓來自分歧地區“遠方”跨血緣的門生們成為模擬兄弟、族人血緣關系的“伴侶”,樹立起一個新的配合體,而孔子則成為這群“伴侶”的模擬血緣宗族父家長和領主。

 

現代統一個小配合體的成員,會一路分送朋友祭肉。筆者曾考證,孔子說“自行束脩以上,吾未嘗無誨焉”(《論語·述而》)中的“束脩”并非是后世懂得的“學費”,孔子也不是靠收取束脩為生的。相反,《論語·雍也》中,子華出使齊國,冉子很天然地想到為子華之母向孔子請粟;原憲擔任邑宰時,孔子還主動接濟原憲的“鄰里鄉黨”。《論語·鄉黨》中,“伴侶逝世,無所歸,曰:‘于我殯’”。亦可見孔子助人之勤。是以,《論語·先進》中,顏回逝世后,其父顏路天然向孔子請求“請子之車以為之槨”【22】。可知,孔子不是靠門生供給的“束脩”為生,相反還經常接濟門生,甚至包含門生的家人、鄰里、鄉黨,因為他飾演著配合體成員保護者的領配角色。束脩的含義其實是精力性的,即陳舊配合體成員共食祭肉之禮。

 

李玄伯曾借助庫朗熱(Fustel de Coulange)《現代城邦》一書中以宗教、家族、家神祭奠懂得古希臘、羅馬小配合體同吃祭肉儀式,來解讀孔子的“非祭肉不拜”【23】。同食祭肉是凝集一個配合體成分的主要儀式,周代金文中那些“伴侶”們在祭奠后的“饗”、“飤”、“飲厚”、“飪飤俱飽”等也包括了同食祭肉的內容。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“魯今且郊,如致膰乎年夜夫,則吾猶可以止”,《集解》引王肅:“膰,祭肉”,魯國不再給孔子頒發祭肉,是促進他脫離怙恃之邦這一配合體往周游列國的最終緣由。《禮記·檀弓上》:“顏淵之喪,饋祥肉,孔子出受之。進,彈琴而后食之”。據《儀禮·士虞禮》“朞而小祥”,賈公彥疏“是祭故有肉也”,孔子弔唁孔門愛徒,也是通過同食祭肉來完成的。繳納束脩祭肉,是包養價格ptt參加孔門,成為模擬宗法血緣“伴侶”,并向“師”孔子盡忠之禮,同食祭肉也代表這位“伴侶自遠方來”的新成員成為了孔門配合體的一員。

四、向封君盡忠的“委質”之禮包養條件

 

封建時包養軟體代向新封君盡忠,封臣需求向封君敬獻“委質”之禮表達盡忠,締結和確定新的封建君臣關系【24】。孔門的“束脩”,除了配合體的精力層面禮儀含義外,也具有封臣“委質”的含義【25】。《史記·仲尼門生列傳》記載子路“儒服委質,因門人請為門生”,《索隱》引服虔注《左傳》:“古者始仕,必先書其名于策,委逝世之質于君,然后為臣,示必逝世節于其君也”。根據這一解釋,子路成為孔門門生,應用的就是封建時代向封君盡忠的封臣禮“委質”。這一禮儀,也顯示出孔門是模擬封建時代宗法、君臣關系而組建的新型小配合體。

 

孔子自己對于“委質”之禮很是熟習,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云:“孔子三月無君,則皇皇包養管道如也,出疆必載質”,即孔子一旦有幾個月時間脫離于封建君臣關系之外,便會焦慮不安,離開一個邦國,便會帶上新的“委質”禮物往尋找新的封君【26】。在封建社會中,君臣的關系是相對的,《儀禮·喪服傳》鄭玄注“皇帝、諸侯及卿年夜夫有地者,皆曰君”。所以當時,“一個國家內存在著分歧層次的眾多君主”【27】。孔子在本身樹立的封建組織孔門中,飾演君師和模擬血緣的宗族家長腳色,同時他還會尋求本身的封君,締結本身的封建君臣關系。孔子率孔門周游列國,孔門在必定水平上被視為一種獨立型的政治氣力,如錢穆師長教師曾考證孔門在匡、蒲遭受的戰斗其實是統一件事【28】,是因為叛亂的蒲人擔心孔門這一組織幫助衛君。這種恐懼也和孔門的戰斗力有關。在戰斗中,“有門生公良孺者,以私車五乘從孔子,其為人長賢德,有勇力”,在戰斗中宣稱“寧斗而逝世”,并“斗甚疾”,使“蒲人懼”,最終孔門與蒲人之間達成了開火盟約(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)。孔門在必定水平上是可以與處所配合體之間樹立盟約的封建組織,孔子在統領孔門的同時,也以“委質”的方法尋找本身的新封君。

 

在考古資猜中亦能見到封建時代早期“委質”的跡象,如2014年荊州夏家臺楚墓M106出土竹簡《日書》“利……見君公,請命為臣,吉”【29】,這是當時有志于成為封君之臣者用以占卜黃道谷旦的資料,選擇好日子往向封君委質盡忠,可以包養俱樂部獲得勝利。顯然,在封建時代,除包養網dcard了血緣宗法關系意義上的君臣之外包養一個月,超血緣關系的君臣關系締結,是一種雙向選擇的過程。在山西發現年齡早期的侯馬盟書中,也能見到“委質”類的君臣關系締結典冊,如156坑20片云:“章自質于君所”,若有違反則人神共棄;或記載若不“從此明質之言”,也將遭遇神罰【30】。類似的委質文獻還見于河南溫縣發現的東周盟書,如“自今以往達事其主,敢不歆歆焉判其腹心”,若委質之臣不向封君實行盡忠誓詞,就會遭受神靈“麻衣非是”的懲罰【31】。

 

孔子通過招收無血緣關系的各種“伴侶自遠方來”,樹立孔門組織,這一配合體中的成員相互為伴侶,以“委質”禮與孔子樹立師徒兼君臣關系,實是超出了陳舊封建宗法血緣關系的新組織方法。古儒對此頗為熟習,是以郭店楚簡儒書《語叢一》中就有相關記載,如簡80—81云:“友、君臣,無親也”,簡87云:“君臣、伴侶,其擇者也”【32】,龐樸師長教師就指出,這是“一種相互選擇的關系”【33】。通過自愿的選擇,沒有血緣宗法關系的新人以“委質”禮方法參加孔門。

結語

 

在陳舊的封建時代,君、親、師三種腳色往往是同構或同源的,宗法血緣的家族首領是父家長,在家族和領地內是君的腳色,擔任職位多率兵者稱“師”,又往往兼任教化、傳授貴族技巧的腳色。孔子樹立的孔門,也是依照陳舊封建貴族時代的組織方法來樹立本身的團體。在孔門配合體中,孔子稱師、稱夫子,既是孔門管理者的腳色,也進一個步驟將傳統意義上“師”的教化、知識傳播腳色進行了發揚,但當時稱“師”的含義仍與后世分歧,而是帶有更濃厚傳統封建貴族的意味,而貴族領主“夫子”也逐漸轉化為教化者的詞匯。

 

孔門台灣包養網成員作為生疏人,依照模擬血緣的方法成為“伴侶”,將陳舊“伴侶”的宗法血緣含義轉化為包養意思超血緣的意義,其成員稱“門生”、“徒”,都是模擬宗法血緣關系及其衍生出的君臣關系。門生參加孔門,也模擬封建時代行“委質”盡忠禮,所分歧者是委質禮束脩又具有配合體成員分送朋友祭肉的神圣維度。在這個意義上,孔門是模擬陳舊封建關系樹立的配合體,但又進一個步驟發展出新的配合體組織情勢,君、親、師超出了更陳舊的狹隘血緣關系。

注釋
 
1李競恒:《管理的技藝:三代王官學新說》,《原道》第39輯,長沙:湖南年夜學出書社,2020年,第205-216頁。
 
2楊寬:《西周史》下冊,上海:上海國民出書社,2016年,第722-726頁。
 
3 吳鎮烽編著:《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》,上海:上海古籍出書社,2012年,第02027。以下援用該書皆簡稱《銘圖》。
 
4 李學勤:《清華簡〈系年〉及有關古史問題》,包養網評價《文物》2011年第3期,第71頁。
 
5 郭沫若:《兩周金文辭年夜系圖錄考釋》,上海:上海書店出書社,1999年,第1包養心得49頁。
 
6 楊寬:《西周史》下冊,第896頁。
 
7 [日]白川靜:《西周史略》,袁林譯,西安:三秦出書社,1992年,第142頁。
 
8 李競恒:《晚期儒家是個能打的武力團體》,《豈有此理?中國文明新讀》,成都:四川國民出書社,2023年,第236-239頁。
 
9 楊寬:《西周史》下冊,第726-727頁。
 
10 程樹德:《論語集釋》,北京:中華書局,2008年,第2頁。
 
11 (宋)黎靖德:《朱子語類》卷一三,北京:中華書局,2包養女人004年,第235頁。
 
12 方述鑫:《〈史密簋〉銘文中的齊師、族徒、遂人:兼論西周時代鄉遂軌制與兵制的關系》,《四川年夜學學報》(哲學社會科學版)1998年第1期,第87-88頁。
 
13 孫詒讓:《墨子間詁》上冊,北京:中華書局,2009年,第306頁。
 
14 程樹德:《論語集釋》,第5頁。
 
15 李學勤:《論孔子壁中書的文字類型》,《中國現代文明研討》,上海:華東師范年夜學出書社,2005年,第201頁。
 
16 何琳儀:《戰國古文字典》上冊,北京:中華書局,1998年,第11頁、第13頁。
 
17 陳絜:《周代農村基層聚落初探:以西周金文資料為中間的考核》,朱鳳瀚主編:《新出金文與西周歷史》,上海:上海古籍出書社,2011年,第121頁。
 
18 [日]白川靜:《金文通釋選譯》,曹兆蘭選譯,武漢:武漢年夜學出書社,2000年,第126頁。
 
19 楊向奎:《宗周社會與禮樂文明》,北京:國民出書社,1992年,第184頁。
 
20 陳國華:《憲法之祖〈年夜憲章〉》,《年夜憲章》,陳國華譯,北京:商務印書館,2016年,第17頁。
 
21 [法]馬克·布洛赫:《封建社會》上卷,張緒山譯,北京:商務印書館,2017年,第216頁。
 
22 李競恒:《論語新劄:不受拘束孔學的歷史世界》,福州:福建教導出書社,2014年,第138頁。
 
23 李玄伯:《家邦通論》,杜正勝編:《中國上古史論文選集》下冊,臺北:華世出書社,1979年,第94台灣包養網6頁。
 
24 許倬云:《西周史》,北京:生涯·讀書·新知三聯書店,2001年,第174頁。
 
25 楊寬:《西周史》下冊,第864頁。
 
26 楊逢彬:《孟子新注新譯》,北京:北京年夜學出書社,2017年,第173-174頁。
 
27 趙伯雄:《周代國家形態研討》,長沙:湖南教導出書社,1990年,第245頁。
 
28 錢穆:《先秦諸子系年》,北京:商務印書館,2002年,第35-40頁。
 
29 田勇、蔣魯敬:《荊州夏家臺M106出土戰國楚簡〈日書〉概述》,《出土文獻包養管道研討》第十九輯,上海:中西書局,2020年,第35頁。
 
30 山西省文物任務委員會:《侯馬盟書》,北京:文物出書社,1976年,第38-40頁。
 
31 郝天性:《河南溫縣東周盟誓遺址發掘與收拾情況》,艾蘭、邢文編著:《新出簡帛研討》,北京:文物出書社,2004年,第77頁。
 
32 李零:《郭店楚簡校讀記》,北京:北京年夜學出書社,2002年,第160頁。
 
33 龐樸:《初讀郭店楚簡》,《歷史研討》1998年第4期。

 


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